《内经图》所展示的道家丹道修炼法是古代气功的一种,它以经络、腧穴、气血学说为理论基础,吸取了道家、佛家、儒家、医家思想,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丰富多彩的养生术。古人认为,“炁”和“气”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。“炁”是人体最初的先天能量,“气”则是通过后天的呼吸以及饮食产生的能量。不过,今人已把两个概念简化,一般多以“气”代替“炁”。吐纳、导引、行气、调气、服气、修道、坐禅、胎息、周天、内丹等养生术都属于气功的范畴。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的著作,但古书中并不多见这个词。气功与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,气是指“真气”,气功锻炼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呼吸等方法来接通先天的“真气”,达到养生健身、延年益寿的目的。
古代的气功包括调心、调身、调息三类手段。“三调”是统一的整体但以调心为核心。调心指调控心理活动,调息指调控呼吸运动,调身指调控身体姿势。毎类手段又有多种方法,但都以防病治病、健身延寿、开发潜能为目的。一般而言,气功可分养气与炼气两种。养气就是道家静坐功夫。把气运于丹田,使之凝聚不散,不让身外景物诱导而外泄。炼气是以运行为主。如拳术家在练拳时要用臂力,就把气运到臂上;用腰力,就把气运到腰上;假如四肢百骸都用力时,就把气运到全身。气有呼吸的区别,呼为阳,吸为阴;呼为动,吸为静;呼为刚,吸为柔。要把阴阳、刚柔、动静结合在起,才能完成它的作用。气要运行时,不可逆走,贵当顺行。如果顺行,不但脏腑会舒畅,并可快慢自如;如果逆运,内部各脏腑就要受到伤害,一些习练者练岔气致伤致残者时有所见。
《内经图》所示的内丹修炼法属于养气的功法,它的“三调”侧重于调心和调息。内丹修炼在初级阶段容易被常人接受,而其高级阶段需要数年时间,并要有不受干扰的环境,并不适合多数人修炼。